一起靜提示:早前錯過了溫博士哲學課的同學們,現在起可買回課堂錄影,心動不如行動,欲購從速。
報名購買|https://forms.gle/pHU89j7EuqWE3CGj7
————
關於哲學,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樣?
「沉悶、抽象、艱深難明,愈諗愈陷入深遂?」
「沒有哲學根基或底子,總覺得自己與哲學格格不入?」
哲學是追求智慧的學問,很多人生各方面的困擾,如:工作,人際關係、感情煩惱。
你以為是心理問題,其實很可能是現實問題。現實問題如何疏理?
透過深刻的哲學反省是處理困擾必不可少的。
這年來我們與溫博士合辦了不同的哲學課程,大談電影哲學,探討科技、政治、法治等議題;
藉哲學輔導課,尋覓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亦有中國哲學課,從古人的智慧之道看今世觀。
時不時也會收到錯過了課堂的朋友,表示希望可以有機會上課。
我們推出【期間限定:隨時隨地上哲學課】計劃,讓有意上課的同學們自選心儀課程!
無論你因什麼緣故,突如其來有 7-14天的空虛/靜心/學習期,也不怕無所事事!
可購買的課程錄影包括:
【光影哲學】單元一
【光影哲學】單元二
【哲學輔導初探】單元一
【哲學輔導初探】單元二
【宋明理學】單元一
【宋明理學】單元二
【莊子內七篇】
收費|700元(每個課堂,共四節)
對象|希望以哲學豐富自身回應世界能力的朋友
*課堂錄影保存期為三個月。
*填寫購買表格後,兩個工作天內會收到WhatsApp 通知。
————
各課程課堂詳情如下:
【光影哲學】
電影是一種會讓人鍾情的東西,而它之所以能觸動人心,除了因為它能帶來感觀上的強大衝擊外,更因為它是現代人表達、反省、討論人生諸種情感和經驗的主要途徑。每每與人談論電影時,其實就是在談論自己所關心的人生課題。電影是觸發人們去深度思考人生的重要媒體。
本課程藉著四部電影,引出四個有趣、重要、且貼身的哲學課題。
【課程一】
1. 廿二世紀殺人網絡 |往信心的跳躍
2. 魂離情外天 | 因為快樂所以幸福?
3. 蜘蛛俠3 |你也可以很邪惡
4. 土撥鼠日|突破永刧回歸
【課程二】
1.《魔戒》|力量對人心的腐化
2.《Gattaca》| 科技與政權的結合
3. 《The Mission》|武力自衛 vs 以愛包容
4.《甘地傳》| 法治與公民抗命
————
【哲學輔導初探】
不快樂,感困擾便去尋求心理輔導是現代人的常態。只是大部分困惑和沮喪並不源自心理問題,而是現實的問題:例如:感情抉擇困難、工作無意義、遭人鄙視、失去珍愛的人或物、人際關係不和,等等。心理問題心理解決,現實問題現實解決。遇到現實的問題人們需要心理輔導以外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智慧。
哲學是追求智慧的學問,深刻的哲學反省是處理困擾必不可少的,然而要現代的都市人、上班族花時間去研讀各流派的哲學,再從中找到處理具體問題的智慧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專業哲學工作者提供的哲學輔導(Philosophical counseling)實在是現今社會必需的輔導形式。
哲學輔導就是透過提供哲學的方法和理論去提昇個人或群體處理問題的能力的諮詢。哲學輔導單元一初探分享了哲學輔導的基本概念及操作,單元二將集中講哲學輔導中常常應用的哲學理論︰
【單元一】
1.哲學輔導的基本意義
2-3.哲學輔導的具體操作
4. 愛情哲學
【單元二】
5.工作中的意義
6. 人際關係
7. 死亡哲學
8. 自主的可能
————
【莊子內七篇】
社會崩壞,身體衰敗,經濟蕭條⋯⋯人生充滿限制,縛手縛腳!莊子卻認為不是世界限制了人,而是人讓「世界」限制了自己。他生於亂世,且生活拮据,卻仍能拒絕高官厚祿,活得逍遙。或許與莊子聊聊可以對如何活得更自在有點啟發。
本課程將與大家一同探索莊子內七篇的逍遙智慧。
【課堂內容】
1.《逍遙遊》
2.《齊物論》
3.《養生主大宗師》
4.《人間世》
————
【宋明理學】
有謂「唐末無義士,宋末有忠臣」,宋代理學的發展在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的心靈。它使儒家倫理成為了大部分中國人的倫理觀。它提供了士大夫壓制皇權的理據。它也提供了許多宇宙生成的理論及個人修身實踐的指引。總而言之,它是構成中國中古至近代的精神文明的主要元素,是支撐著傳統中國知識分子去抗衡黑暗的精神支柱。或許也能為現今的世代帶來一點重要的啟示。
本課程將透過對幾位宋明理學家的討論,扼要闡述宋明理學的主要課題。
【單元一】
1.甚麼是宋明理學?
2.宋明理學家:周濂溪
3-4.宋明理學家:張橫渠
【單元二】
5.宋明理學家:程明道
6.宋明理學家:朱子
7.宋明理學家:陸象山
8.宋明理學家:王陽明
導師:溫帶維博士
溫帶維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哲學系畢業。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碩士(MPhil)及博士(PhD)。
二零零零年至二零二一年於理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及中國文化學系任講師。教授科目包括:中國智慧之道、儒釋道與中國文化、哲學與人生、世界觀導論、從電影學哲學、現代世界的形成、世界問題及人類責任等。
主要學術興趣在世界觀比較、宋明理學、形上學、後設倫理學及倫理學。除於期刊及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亦有普及哲學著作:《正視困擾 – 哲學輔導的實踐》(三聯書店,二零一零)、《通識中國哲學》(中華書局,二零零七)(與楊國榮先生合著)。